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
冒志伟
4.9
/ 已服务车主
5915
擅长:
别克 雪佛兰 凯迪拉克
向我咨询
1 .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在交通事故中,人们很可能受伤。司机看到有人受伤后,可能会惊慌失措选择逃跑,也可能受害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死亡。下面就让边肖为大家带来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相关内容。让...
1 .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在交通事故中,人们很可能受伤。司机看到有人受伤后,可能会惊慌失措选择逃跑,也可能受害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死亡。下面就让边肖为大家带来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相关内容。让我们来看看。1.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条件如下:1。行为人的原行为已经符合基本犯罪的构成要件;2.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与死亡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因此,需要考察死亡结果是否真的是交通肇事逃逸导致的救援不作为所致。如果救助行为不能阻止死亡结果的发生,或者死亡结果不是交通肇事逃逸造成而是涉及独立原因,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3.虽然行为人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具有故意,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方面应当是过失。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相关解释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机动车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客指使行为人逃逸,导致受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4.在交通肇事逃逸过程中,因逃避侦查的动机,置他人安全于不顾,进而造成他人伤亡的,也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2.不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有哪些?1.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并因害怕被受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该作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处理。其目的是防止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逃避法律追究;2、有不可抗拒的原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消失,并且自首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如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告人张某立即要求其随行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受害人已经死亡。此时,被告人张某也受了伤,其家属将其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其委托亲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个案子不应该被认为是一次逃脱。第三,交通肇事罪以交通肇事逃逸为特征,与交通肇事罪有明显区别。那么,逃逸应该如何定性?理论界有以下观点:(1)独立罪名说。有论者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完全符合一个独立犯罪行为的全部构成要件,确立了一个新的不作为。因为《解释》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可以发生共同犯罪,又因为我国刑法明确将这种情况下的故意杀人排除在故意杀人的范围之外,所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应该是新的犯罪。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作为一个独立的罪名,符合该类行为的主客观特征。同时可以解决“逃逸致人死亡”主观罪过的理论争论,防止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逻辑矛盾,解决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共同犯罪,避免得出与法律相悖的共同过失犯罪的结论。这种说法看到了逃逸行为的独立性,这是可取的,但错误在于只孤立了“逃逸致人死亡”,没有看到这种独立性来自于“肇事后逃逸”时已经转化的心理。因此,独立犯应该是肇事后逃逸而不是“逃逸致人死亡”。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2)改造罪犯理论。认为存在“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交通肇事罪将转化为故意犯罪。 不难看出,这种转化型犯罪的含义似乎与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其他转化型犯罪(如抢劫罪转化为抢劫罪,部分犯罪转化为非法经营罪)有所不同。这些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发生变化,但由于转化为其他犯罪的具体情况,这一理论存在明显的漏洞。(3)吸收犯。此人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符合吸收犯的特征,具有吸收关系:交通肇事是一种前行为,是一种行为,主观上有过失;但对严重后果放任不管,是事后行为,是不作为,主观上是故意(间接)。前行为和后行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两种行为都构成犯罪,应当按照吸收原则定罪量刑,但不能都以交通肇事罪处理。按照这种说法,“行为人逃逸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不存在按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罪。”这显然有点粗糙。(4)数罪论。基于认定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逃逸致人死亡是故意行为,认为逃逸致人死亡不能纳入,而应构成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这很有道理,但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情节次要等复杂情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认定的法理分析:首先,行为人的原始行为已经符合交通肇事罪基本罪的构成要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象是否仅指第一次交通肇事的受害人,比如第一次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另一人因交通肇事逃逸死亡,是否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致
骆守喜
汽修字典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属于什么罪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极其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侵犯了社会的公义公平原则,因此在我国刑法中归属于犯罪行为。具体来说,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在
陈凯楠
汽车知识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1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交通肇事逃逸致人当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这种情况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情节,行为人应当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今天,边肖将为您详细讲解交通事故和逃逸致人死亡的知识。肇事逃逸致人
祝恒磊
汽修字典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交警处理流程
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没有及时停车、报警并等待交警处理,而是逃离现场的行为。如果因为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那么就是一起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不仅无视他人生命安全,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当依法惩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理流程如
陈凯楠
汽车知识
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
1交了罚款还能查违章照片吗?交了罚款也可以查违章照片。必须携带身份证、驾驶证、车辆行驶证,到交警部门要求工作人员调取违章记录照片进行查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违法记录解决后,违法照片是不能在网上查看的。如何查询非法图片?在没有解决违法记录的情
罗伟鹰
汽修字典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1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认定法律分析: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有下列情形,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的行为: (一)造成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三人以上死亡,负同等事故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
袁智斌
汽修字典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拿到谅解书
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留在现场等待处理,而是逃离现场。更为恶劣的是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人命的轻视和漠视,也是对社会道德的严重挑战。在汽车领域,肇事逃逸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
孟帅帅
汽车知识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
1.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在不断完善,刑罚也细分了很多。交通肇事逃逸会有相应的处罚,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是怎样的呢?我想大家对此都很感兴趣。那么就让边肖给大家带来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的相关内容吧
孟帅帅
汽修字典
轮胎爆胎,有人死亡,车主有罪吗?
林景鹏
5.0
/ 已服务车主
10428
擅长:
点击咨询TA
陕as8921哪里的车肇事逃逸
韩挺
5.0
/ 已服务车主
3123
擅长:
点击咨询TA
然后他又喊人围我的车子,我算是肇事逃逸吗
林海杰
5.0
/ 已服务车主
2570
擅长:
点击咨询TA
路虎车主就是牛,肇事逃逸还骂人,求助各位大
陈庆合
5.0
/ 已服务车主
3442
擅长:
点击咨询TA
Copyright©2005-2023 汽车大师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10411号
扫码加好友咨询
微信扫码前往小程序咨询,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