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处罚规定是什么
骆守喜
4.9
/ 已服务车主
2207
擅长:
福特 林肯
向我咨询
1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是什么?最正确的做法是下车查看是否有人员伤亡,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有肇事逃逸,你面临的处罚是很重的。那么,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有哪些呢?我相信你会非常感兴趣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
1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是什么?最正确的做法是下车查看是否有人员伤亡,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有肇事逃逸,你面临的处罚是很重的。那么,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有哪些呢?我相信你会非常感兴趣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接下来请看详细介绍。一、交通肇事逃逸有哪些处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5日发[2000]33号)第五条的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一)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解释》第三条规定的所谓“交通事故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的行为。要注意“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是“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事故后逃逸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能只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往医院或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后逃离的,也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四条规定:交通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造成二人以上死亡或者五人以上重伤,承担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同等事故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力赔偿60万元以上的。(二)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解释》,“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然而,刑法理论中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存在多种不同观点。该书认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以过失为限,因为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为了保持犯罪构成的纯粹性,加重的心理态度也应当是过失。因此《解释》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并藏匿、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二、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构成有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是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救助义务,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交通肇事罪虽然是过失犯罪,但就逃逸行为而言,只有直接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知道事故的发生,并且有直接的逃逸故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上来说,犯罪的恶意是很小的,是因为害怕当场发生的后果而引起的。然而,毫无疑问,它逃不过b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以最高法《解释》规定的五种情形为基础的逃逸行为。这就明确了交通肇事后逃逸被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量刑情节。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之前的行为未违反交通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法行为,但该违法行为与结果无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或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造成的结果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罪的定罪标准, 或者负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时只有一人受重伤,但不具有《解释》规定的醉酒驾驶、无证驾驶、无证驾驶情形之一的。 交通事故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件,即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虽然人们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并没有逃离现场(其中一些人无法逃脱),但在将伤者送往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他们因怕罪而逃离。虽然主客观两方面都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但也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在学术界,有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恶性不深。因此,处理不宜过重,具体尺度宜宽不宜严,应当限制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3.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是什么?1.责任是公认的重。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损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致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确定的,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造成事故的驾驶人可能没有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交通事故责任无法确定,驾驶人将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2.损失惨重。按照《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赔偿费用从几千元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等。如果事故涉及的车辆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那么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进行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行赔付的义务。但如果事故车辆逃逸,根据《保险合同》协议,保险公司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车辆主要承担全部赔偿费用。3.行政处罚重。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款第2项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驾驶人,无论交通事故后果如何,一律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4.刑事责任重。根据《刑法》第133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发生事故后逃逸属于法定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死亡的,可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伤者未死亡,而机动车驾驶人将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并藏匿或者遗弃,使伤者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则构成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按照《刑法》的规定从重处罚。此外,法律还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机动车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驾驶人逃逸,导致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活塞环的三隙指的是什么 活塞环间隙的测量
活塞环是燃油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安装在活塞的环槽内,主要有压缩环和油环两种类型。它包括三个间隙,分别是端隙、侧隙和背隙。端面间隙是指活塞环装入气缸后,环两端之间的间隙,即开口(环口)的间隙;侧隙也是轴向间隙;背隙是指活塞环装入气缸后,活塞环
张兵抄
故障维修
活塞环,活塞环三隙的检测
活塞环是内燃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其作用是防止气缸内高压气体泄漏到曲轴箱中。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活塞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活塞环三隙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活塞环三隙的检测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活塞环三隙的概念。活塞环三
赖顺慧
汽车知识
活塞环三隙分别是什么 活塞环的三个间隙分别是
活塞环的三个间隙分别为:1. 合口间隙(末端间隙),即活塞环合口两端的头部间隙。2. 轴向间隙(侧间隙),是指活塞环与槽的平面之间形成的间隙。3. 径向间隙(后间隙),是指在活塞和活塞环上安装人缸后,在活塞环背部和活塞环槽之间形成的间隙。不
翟东辉
故障维修
活塞环,活塞环的三隙分别是什么
活塞环,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防止高压气体从汽缸滑进曲轴箱,同时也负责润滑剂在活塞和汽缸间形成的润滑膜的回流。那么,活塞环的三隙分别是什么呢?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活塞环。活塞环是安装在活塞上,靠近活塞顶部的一个薄环状金属
孟帅帅
汽车知识
活塞环的作用,活塞环的作用及三隙
了解活塞环的作用活塞环是一种关键的汽车零件,它在发动机运行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活塞环由金属材料制成,装在发动机活塞上,主要分为顶环、二环和三环。活塞环的作用是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并提供密封和润滑功能。活塞环的作用1. 密封功能活塞环位于
祝恒磊
汽车知识
活塞环的间隙是多少(活塞环的间隙有哪几种)
活塞环的间隙作用是为了保证在发动机运行中活塞环与高温气体接触时发生的热膨胀现象能够得到适当的径向胀缩变形。为了保证正常动作,活塞环在气缸内必须具有以下几种间隙:1. 端隙也称为开口间隙,是指活塞环以冷态安装在气缸上后,该环位于上止点时环的两
陈启前
故障维修
活塞环的间隙是多少
活塞环的间隙分为端间隙、侧间隙、后间隙。其中,端隙标准值为0.25~0.30mm,极限值为0.35mm;侧隙为0.04~0.10mm。油环的侧间隙会比空气环小,而齿隙为0.50~1.00mm。油环的齿隙比气环大,是为了增大油液积存部的间隙,
郝存
故障维修
活塞环的间隙作用是什麽
活塞环在发动机转动过程中会与高温气体接触造成热膨胀,并且周期性的往复运动会使其径向膨胀和收缩。为了保证正常工作,活塞环在气缸中应有间隙。活塞环嵌入在活塞槽中,可分为压缩环和机油环。压缩环起到密封燃烧室混合气的作用,机油环则主要用于刮掉气缸内
刘洲
故障维修
Copyright©2005-2023 汽车大师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10411号
扫码加好友咨询
微信扫码前往小程序咨询,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