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长疙瘩,鸡眼还是跖疣?
咱河南话里有个词,叫“不拾闲”,意思是不安分、爱折腾。这用来形容脚上长的疙瘩再合适不过了。你说它是鸡眼吧,它又有点不像;你说它是跖疣吧,它又和鸡眼很相似。这可咋办?别急,我来给大家伙儿讲讲这个事儿。
鸡眼和跖疣,傻傻分不清
鸡眼和跖疣,都是咱脚上的“不拾闲”,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鸡眼,就像咱河南话里说的“肉刺”,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足部疾病。它由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所致,常发生在脚底,且大多出现在脚掌、小脚趾外侧或脚趾间,也可见于脚背和脚跟,个别发生在手上。鸡眼的大小多与黄豆类似,表面大多是光滑的,高度与表皮平行或稍隆起;中央呈浅黄色,周围颜色略深,看起来就像鸡的眼睛,名称也是由此而来。根据发生部位不同,鸡眼又可以分为硬鸡眼和软鸡眼两种类型:硬鸡眼通常发生于足趾背侧或外侧与鞋子紧密接触、受压的部位;软鸡眼通常发生于足趾间。
跖疣,你了解吗?
跖疣,是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多由 HPV 病毒感染导致(具体与 HPV 1、2、4 型病毒有关)。它常见于足部受力部位(如靠近大拇趾的脚掌),由于位于足底长期受压迫,表面会形成淡黄色、类似老茧的角质层,部分也可见散在的小黑点(其实是小血管破裂导致的)。跖疣一开始是一个针帽大小的丘疹,后来渐渐增大成为淡黄色 / 褐黄色、质地较硬、稍微突出皮肤表面的斑块,表面粗糙,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晰。因为具有传染性,所以它既可能是单个出现,也可能自体传染导致长出多个,还可能会融合成片。患者自行去除表面的角质后,可看到一圈圈的角质包绕着一个“软芯”,另外还可能有出血点;用力按压它或者平时足部受力时,可能会感觉到疼痛。
鸡眼和跖疣的区别
鸡眼和跖疣,虽然都是脚上的“不拾闲”,但还是有区别的。鸡眼是由于足底及趾间皮肤受挤压所造成,发病部位与跖疣类似,多数时候是单个出现,按压时会有明显的痛感。多表现为黄色半透明的小圆形硬块,形态像鸡的眼睛,中心皮肤纹路消失,去除表面的角质时,不会有出血点。跖疣则是由 HPV 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皮肤问题,症状和鸡眼很类似,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混淆,甚至被直接当成鸡眼错误处理。它常见于足部受力部位,由于位于足底长期受压迫,表面会形成淡黄色、类似老茧的角质层,部分也可见散在的小黑点(其实是小血管破裂导致的)。足底跖疣一开始是一个针帽大小的丘疹,后来渐渐增大成为淡黄色 / 褐黄色、质地较硬、稍微突出皮肤表面的斑块,表面粗糙,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晰。因为具有传染性,所以它既可能是单个出现,也可能自体传染导致长出多个,还可能会融合成片。患者自行去除表面的角质后,可看到一圈圈的角质包绕着一个“软芯”,另外还可能有出血点;用力按压它或者平时足部受力时,可能会感觉到疼痛。
鸡眼和跖疣的治疗
1. 液氮冷冻疗法一般需要治疗 2~3 次甚至更多次。因为第 1 次不能冻得太深,分几次治疗的好处是容易控制深度,不易留下瘢痕。
2. 外用水杨酸外用水杨酸可使受累上皮剥脱,还可能刺激局部免疫清除病毒。通常使用含 17%~50%水杨酸的药膏或凝胶,每天涂抹 1~2 次,持续 4~8 周。